佛永慶房屋山:民企第二代到國企“掛職”
  對佛山抗癌食物第一名而言,新老民營企業家如何交接,新一代如何順利接管父一輩打下的江山,無論是對地方政府而言還是民營企業自身,都是未來幾年內無法逃避的考驗
  文信用貸款|《小康》記者 劉建華
  佛山,民營經濟好房網在全市經濟格局中占了大半壁江山。據統計,2012年佛山私營企業及個體工商戶登記數約占全市企業數的97%,占全市GDP的比重為60.9%,對就業的貢獻率超過80%,對全市地方稅收的貢獻超過80%。
  上個世紀長灘島90年代,民營經濟的作用在佛山甚至珠三角地區發揮到了極致,然而,二十多年過去了,佛山的民營經濟卻在繁華之後迎來了一個嚴峻問題——新老兩代如何交接。在未來的五年內,將有4000家企業面臨換代,新一代如何順利接管父一輩打下的江山,無論是地方政府層面還是民營企業自身,“交接班”是大部分民營企業未來幾年內無法逃避的一道坎。
  “製造業曾令佛山民企輝煌了二十年,近年來,經濟轉型升級等因素,以廉價勞動力為主的製造業迎來新的挑戰,如何讓民企經濟的發展以及所起的作用在現代環境下繼續發揮作用,是地方政府一直在關註的問題。”中山大學管理學院工商管理系教授李新春在接受《小康》記者採訪時說,這不僅僅是佛山、珠三角的問題,長三角甚至全國都存在該現象。近幾年,佛山一直在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如2013年7月就組織優秀民營企業家去北大學習,以及開展跟各界結對子等活動。
  民企遭遇瓶頸
  占據改革開放前沿之地的廣東人曾迎來“先富起來”的機會,佛山也不例外,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靠機會靠膽子成就了一批民營企業家,但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經濟結構的調整,這種優勢越來越不明顯,“現代經濟更需要創新精神和戰略眼光”,李新春認為,佛山企業家們在現代新型產業、電子商務等新型經濟觀念的認識上相對比較保守,遠遠落後於江浙地區。佛山市私營企業及個體工商戶登記數達到35.54萬戶,約占全市企業數的97%,“星星很多,月亮很少,太陽幾乎沒有”,
  如何培養出在全國有影響力以及在行業內有領導能力如“美的”何享健等這樣一批優秀企業家,恐怕是佛山所面臨的最迫切的問題。
  民營企業多局限在傳統產業,存在產品銷路不多、生命周期短、科技創新含量和創新度不夠高、企業設備不夠先進等問題。有的民營經濟產業結構不合理,現在國家強調發展的第三產業特別針對的是製造業服務滯後這一現象。
  佛山市雷麥斯照明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青年企業家楊一帆向小康《記者》表示:“佛山的民營企業都是做實體的,路子不活,各乾各的事情,容易被人吞併。”一個月前,一批做陶瓷的企業家到福建去考察回來,一下飛機,每個人的臉都崩得緊緊的,楊一帆心想,這些陶瓷大佬們肯定是受到打擊了。後來跟他們一聊才發現,福建的陶瓷企業如今都是由地方政府主導,集中整合,致力打造陶瓷航母企業。福建的做法,無疑會給目前依然是各自為政的佛山陶瓷企業帶來巨大衝擊。
  “在淘寶、京東商城上,你看到衣服賣得最好的,絕對不是自己做衣服的,你看到小家電賣得最好的,也絕對不是自己生產的。”楊一帆說,他們只是運用資本,將別人生產出來的東西換成自己的牌子銷售,簡單一句話“就是資本運營”,長三角及其他經濟發達地區,已經拋棄實體行業都開始走資本運營這條路。他們運用積累的資本推廣自己的品牌,繼而接手大量訂單,然後以低價格將貨物訂單交給像佛山這些以實體經濟為主的地區的工廠,他們就不會在自己的土地上蓋廠房,浪費資源了。最後的結果就是導致佛山成為這些地區的代加工廠,只能收取一些微薄的利潤,長期以往,佛山的民營企業最後會被拖垮,政府也就無稅收可談。楊一帆認為現在能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就是佛山的民營企業應該“抱團”經營發展,眾人拾柴火焰高,這樣資本的基礎大,就可以和外界的競爭相抗衡。
  在楊一帆看來,佛山等珠三角民營企業要想不成為別人企業的一個產品生產車間,要想不被“吃”掉,必須從整體佈局,靈活運用資本,科學轉型升級。“老一代企業家在這些方面比較難適應,但對新一代企業家來說,這既是一個機遇,也是一個挑戰。”
  在未來的五年內,將是佛山民營企業新老兩代人交接班的一個密集時期,目前以家族式管理為主的第一代創業企業家正在陸續醞釀實施交班計劃,4000多名青年準備接班,這是一個涉及2000億企業資產、5000億社會財富傳承的高峰時期。如果在交接的過程中做得不到位,那麼這麼多企業將出現一個管理的空白期,老一輩無法繼續管理,而下一代卻沒有能力去管理。
  新老交接困局
  位於南海區的佛山某內衣製造企業,年輕的老闆張良(化名)海外學成歸來後信心滿滿地接手了父輩的企業,但是最近發生的一件事卻讓他吃了苦頭。他們工廠接訂單生產的貨物沒有及時銷往外地,而是存放在一個中轉倉庫中,被稅務局查獲。張良認為“我只是按訂單生產出來,在中轉倉庫存放而已,並沒有實際銷售,因此不應計稅。”而稅務局則強調,只要出了工廠則應視為已銷售,就應繳納相應稅款。張良除了補交30萬稅款之外,還將面臨1-5倍共150萬元的罰款。
  商業圈內的朋友都勸張良花點錢來“打點”一下,這樣可以只用補齊稅款不用繳納幾倍罰款,如果“操作”得好,甚至連稅款都不用交。但是這位年輕的老闆卻沒有採納朋友們的好意,付出了180萬元的代價。在張良看來,要做強一個品牌、一個百年老店,不是靠走關係投後門就可以成功的,他寧願多花幾倍的錢去買這個教訓也不接受這樣的潛規則。
  佛山市澳麗泰陶瓷有限公司執行董事謝浩銘和張良看法相同,他對《小康》記者說,他們的父輩做企業靠的是機遇,也靠他們幾十年積累起來的人脈。但是,一個健康的企業不應該靠人脈來取得成功,需要健全的制度。這樣才不會出現“老闆死了,企業也死了”的現象。
  眾所周知,佛山擁有了廣東最強大的製造業集群,很多企業都是父輩們在90年代初期從初級加工業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做起來的。在老一輩人的心目中,認為做企業必須得做出實事,而且必須腳踩在地上才夠穩當,他們擔心自己的子女在接受企業後,不具備處理企業危機和困難的能力,害怕企業在下一代手中消磨殆盡。
  “回國之後,生活習慣不同,處理問題的方式也不同,‘水土不服’相當嚴重”,剛從美國留學回來的85後小伙子洪溈告訴《小康》記者,2009年從北京的某一高校本科畢業後,他先是工作兩年而後去了美國留學,學習金融風險管理專業,回國後沒有直接到父親的企業上班,而是在集成期貨有限公司研發部做了一名數據研究員。“我覺得回來接手父輩的企業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在國外學習的是金融風險管理投資,是一種虛擬經濟。而父輩卻是做酒店,是一種實體經濟,這完全是兩種經濟模式。”
  洪溈坦言,儘管自己一百個不願意,但接班是遲早的事情,“是最終選擇”,洪溈說,他早有心理準備。
  佛山某企業家的兒子在加拿大深造,他的興趣是留在國外做音樂,父親一聲令下要其回來接手家族企業,面對一直躲避的兒子,無奈之下老父親只有讓四個人把孩子從國外“押”回來。父親面臨家產無人繼承發展的苦惱,而孩子卻面臨放棄自己喜愛的事業的權利,這是兩代人都不願意看到的場面。洪溈告訴記者,在他的朋友圈內,這種現象很普遍。
  “父輩們創造了企業神話,而我們卻要超越神話,難!”洪溈認為,許多企業的二代們在父親的名望下,過得也很壓抑。新一代園丁將接過花鏟要鬆動肥沃的土壤讓小苗長勢更加喜人,但這也許並不是一件他們主觀上想做好就能做好的事情。如果做不好企業,他們很有可能就會背負上“敗家子”的名號,這在無形之中給了他們很大壓力。
  而且很多年輕一輩的人都是有過留洋經歷的“海龜”,他們從海外學到了新的理念新的知識,只是這些先進的思想理念有的是與父輩們的傳統思想相抵觸的。加之國外的體制相對完善,企業經營者可以省下很多時間精力去大力推動企業發展。而在國內,要想“少罰款、少吃虧”很可能必須花一部分時間力氣去觸及灰色地帶,打通人際關係的命脈。而接受外國環境熏陶的年輕人,有的卻不願意去梳理這層關係,就像前面我們提到的內衣廠年輕老闆一樣。這樣容易導致企業管理者的精力被現行體制所牽制,無法發揮最大功效。
  企業在發展上升的過程中總會遇到瓶頸,這個時期往往就發生在二代接手時或者接手之後的某個時期。缺少實戰經驗的年輕人很容易陷入這個魔咒之中,走不出來,企業就很難向前發展,這也是當前青年一代企業管理者們遇到的困惑。
  政府謀策求變
  民營經濟在佛山全市經濟格局中占了大半江山,一個涉及2000億企業資產、5000億社會財富傳承的重任將落在4000多年輕人肩上,能否順利過渡,能否保持佛山經濟穩步發展,也是佛山市委市政府不得不慎重考慮的一大難題。近年來,佛山市各級政府相關部門為了應對民營經濟發展瓶頸,組織了各種各樣的學習培訓班,如集體到國內國外發達地區考察,邀請包括朗咸平等知名經濟學者前來講課等等,期望以此提高年輕企業家們自身管理素質。
  2013年7月,佛山市委組織部對全市民營企業家進行了抽樣問卷調查,受訪的2170名企業家中,認為當前最需提高的能力素質是“企業領導能力”,占43%,列第一位;認為最需要培訓的內容是“行業專業知識培訓”、“管理知識培訓”和“國內、國際經濟形勢分析”,均占40%以上,分列前三位。
  “民營企業家的這些需求反映了他們非常清楚自己的短板,而這些需求也正契合了國有企業以及各界成功人士所具有的獨特優勢。”中共佛山市委組織部“兩新”辦主任龐松港告訴《小康》記者,為了提高佛山市青年民營企業家的綜合能力素質,市委組織部、市“兩新”組織黨工委會同人大、政協、民政、國資、工商聯、團委等有關部門,聯合組織了青年民營企業家到國有企業掛職鍛煉及與各界成功人士開展“結對子”活動。
  共青團佛山市委副書記王樹斌向《小康》記者介紹,他們於2013年11月13日召開了動員會並受到了廣大青年民營企業家的歡迎,共有149名青年民營企業家報名參加活動。其中,參加掛職鍛煉的青年民營企業家共有48名,分別到36家市、區國有企業掛職鍛煉。掛職企業按地域相鄰、行業相近原則安排,掛任職務一般為總經理助理或中層部門經理,為期半年。“結對子”活動則組織了101名各界成功人士和101名青年民營企業家“結對子”,共同開展民營企業創業史交流、志願服務、專題調研、項目策劃、專題教育和企業聯誼等“六個一”活動,發揮“兩代表一委員”民營企業家等各界成功人士的“傳、幫、帶”作用,促進青年民營企業家成長。“結對子”活動同樣按地域相鄰、行業相近原則安排,時間為一年。
  在佛山市供水大廈,佛山市水業集團專門為兩位前來掛職的年輕企業家準備了一間辦公室。黃手絹心理咨詢中心主任鄧贊朋說,他每周要安排三天時間到這裡上班,學習國有企業規範的管理制度。佛山市水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楊丹告訴《小康》記者,青年企業家到國企掛職,是一個雙向學習的過程,民企靈活,國企規範,雙方優勢互補。“這在以前只有國資委派公家的人過來掛職鍛煉,這種民營企業過來學習的還是頭一次。到了我們公司,不急著做事,我們先得和這些企業家進行一個思想上的溝通,知道他們想學什麼,並且也讓他們瞭解到一種社會責任,因為我們水業本來就是一個民生工程,肯定要有很強的社會責任感。然後再按照組織部的指示來制定一些計劃,他們可以在我們國企學到一些管理方面的知識,同時我們也可以利用他們民營企業的一個優勢來幫助我們自己成長,達到一個共贏的局面,就好像是先‘結婚’再‘拍拖’嘛。”楊丹笑著說。
  王樹斌表示,國有企業和各界成功人士由於與黨委政府接觸得較緊密,也常常參與黨委政府的一些重大決策咨詢,對國家、省、市在經濟改革、產業發展等方面的政策,往往比青年企業家把握得更快更準,理解得更深更透。青年企業家可以學習他們在這方面的強烈意識和有效辦法,努力提高政策把握能力,為企業的轉型升級把好方向。參與這次活動的國有企業和各界成功人士的企業都是經營效益較好、管理制度較完善、產品創新能力較強的企業,各位青年企業家可以在比較中發現自身企業存在的不足,結合自身企業的發展情況,努力在市場開拓、技術創新、管理優化等方面,借鑒一切有效的管理方法,為企業的有效經營和跨越發展打開思路。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到佛山調研時就明確指出要“做大做強民營企業”,要求佛山著力打造一批具有國內、國際影響力的“百億、千億級”標桿企業。“佛山民營企業如何做到既要有星星也要有月亮和太陽,成為佛山市委市政府經濟發展的一大目標?”身為佛山市政府智囊團成員的李新春說,佛山市委一直高度重視民營經濟發展工作,市委書記李貽偉在去年實施“暖春行動”項目的基礎上,今年再次提出“實施黨員民營企業家培養工程”,為佛山市民營經濟做強做大、推動經濟社會轉型提供保障。
  “佛山最近幾年的整體經濟在調整中還是處於上升機制,而做好新舊兩代的交班對於這種經濟推動可以說是如虎添翼,而在這種交班過程中,佛山市政府也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李新春說,在當前佛山這種環境下,政府組織的這些活動有非常積極的意義,因為現在國內市場中介服務做出的貢獻相對有限,而公共平臺的建設很少,如商會、私人企業都是處於比較分散的狀態,大都是以追逐利益為目的,地方政府如果能積極推進一些活動對於企業家的交流是很有好處的。
  “政府這種少花錢、見效大的事情應該多做。”李新春說。
(編輯:SN05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w98ywtok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