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新網太原5月18日電 (胡健)在中國第一次可移動文物普查如火如荼之際,第37個“國際博物館日”如期而至。今年的主題是“博物館藏品架起溝通的橋梁”,旨在號召博物館通過藏品聯結觀眾,推動社會發展及國際文化交流。文物大省山西18日對外通報稱,目前該省已普查了近30萬件(套)可移動文物,在日後的普查過程中將不乏首見天日的奇珍異寶。
  從山西省普查情況來看,由於是首次開展全社會性的國有可移動文物普查,一些國有收藏單位多年未曾打開的文物庫房、或從未進行清點的文物藏品都將在普查期間首見天日,其中不乏富有極高價值的稀珍藏品。
  據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文物普查員透露,在普查過程中發現一柄東周時期的梳刷,它是兩千年前漢代人用於清理梳子的專用工具,在國內並不多見。其造型纖巧,體表鎏金,首端孔中尚殘存有動物硬鬃痕跡,是難得的古代社會生活資料,足見漢代人生活的精緻優雅。
  此外本次普查還發現戰國時期鑲嵌式琉璃珠“蜻蜓眼”和印度佛教徒與婆羅門教徒的日常生活用具——軍持。出土於長子縣孟家莊的戰國“蜻蜓眼”,腹徑1.98釐米,高1.5釐米,主體色調為湖藍色,上有白色、紅色及深藍色組成的複眼狀外凸同心圓,因其外觀類似於蜻蜓的複眼而得名。此次發現的唐代綠釉軍持,高22.8釐米,腹徑12.4釐米,自傳入中國後,其功能經歷了宗教化到世俗化的演變,隋唐時期曾作為僧尼蓄水凈手器。
  山西是中國的文物大省,不可移動文物數量達5萬餘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總數達452處,位居中國第一。在可移動文物方面,山西同樣底蘊深厚。據山西省文物局政策法規處處長許高哲介紹,目前部分國有單位初步摸排統計的可移動文物近30萬件(套),下一步將啟動文物認定工作。
  許高哲說,本次普查的範圍是各級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和國有控股企業、軍隊等各類國有單位法人所收藏保管的可移動文物。“山西省國有單位文物收藏情況摸底調查基本完成,參與普查的國有單位為41316家。此外,本次可移動文物普查的一個重要原則就是不改變文物權屬現狀,普查完之後仍由原單位進行保管。”
  文物藏品即可移動文物,是國家文化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中國正在開展的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是建國60餘年來首次。是為進一步掌握文物藏品數量、豐富文物藏品寶庫、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而進行的一項重大的國家工程。普查活動自2012年10月開始,2016年12月結束。
  “山西的文物藏品也種類豐富、數量龐大,具有突出價值,從另一層面見證了山西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目前,山西省正在進行轉型綜改試驗,要像挖掘煤炭資源一樣挖掘文化資源,促進文化強省建設。”許高哲表示,今年需完成文物系統外國有單位收藏文物的認定及文物信息採集登錄工作,全年要完成50萬件文物的信息數據錄入任務。(完)  (原標題:中國首次可移動文物普查:文物大省奇珍異寶面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w98ywtok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